首页

路啣笮

时间:2025-05-26 06:03:03 作者:香江观澜:在“山海人文”间 探寻香港传统味道 浏览量:40896

  中新社香港5月25日电 题:在“山海人文”间 探寻香港传统味道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即将推行的9个旅游热点项目,从工业品牌旅游到旧城激活,从自然山径到纪律部队主题巡礼,全方位落实“无处不旅游”的理念,让访港旅客全方位感受“港味”。

5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9个具有香港特色的旅游热点项目。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旅游业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前四个月访港旅客达1600万人次,同比增加10%。但过去几年,香港一直面临旅游产品单一及高净值旅客减少的双重挑战。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复苏,香港须做出改变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于是,2024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次推出的9个项目,不仅包含山海等自然景观,还打破传统旅游界限,将香港的工业历史、社区、自然景观与城市特色深度融合。例如,“香港工业品牌旅游”中开拓了李锦记、奇华、八珍酱园等本地“老字号”品牌的旅游产品,讲述“香港制造”的故事,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鼓励社区、商界、创科界等更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跨界合作的形式推动香港旅游市场建设。

  多位香港旅游业界人士受访时均对此表示支持并对香港旅游发展持有信心。他们指出,该项目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新、立体的体验,大大增强香港旅游的趣味性,为香港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5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公布9个即将推出的旅游热点项目,希望给访港旅客带来新体验。图为一名女士在中环“打卡”。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发掘整合旅游资源只是实现“无处不旅游”的第一步,要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发展,香港还需完善交通、消费场景等配套资源。今年内地“五一”假期期间,访港旅客达110万人次,同比增22%。旅游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暴露出香港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例如太平山顶缆车及昂坪360缆车站等旅游热点地区出现排队人潮、港铁落马洲站因人流量大一度出现网络崩溃等,均反映出香港旅游市场配套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笔者认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除完善现有旅游资源与交通设施外,也可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智慧城市”的经验,利用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成对旅游热点人流的实时监测,并及时为旅客提供替代路线,以便实现智慧分流。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访港旅客数据变化来看,香港仍是世界各地旅客出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此次9个旅游热点项目的推出,可以看出香港特区政府带领各界与时俱进“识变、应变、求变”的态度。各界将通力协作,持续落实“无处不旅游”理念,优化配套设施与游客体验,把香港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重庆考古“巴文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根据日前公开报道,此前担任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的曹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吉林省长春市监察委员会审查调查。

上千人“三伏天”中医晒背: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

建于1891年的刘永福故居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积2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纪念刘永福,钦州市还将道路命名为“永福路”“永福大街”。

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双万双联”健康促进行动启动

启动仪式上,天津大学副校长马新宾分享了该校在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以“网安+”为引擎,带动相关优势学科发展,承担了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并与多家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模拟演练教学场景。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运河人家:流淌于时间之上,三代人的运河情深

1. 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犯罪线索,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022年9月,朱某等15名被杰司公司拖欠工资员工,至虹口区检察院反映被欠薪情况。控告申诉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共同研商,认为杰司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厉某等人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遂与区人社局召开联席会议,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收集证据,并建议区人社局向虹口区公安分局移送犯罪线索。在虹口区检察院的督促下,虹口区公安分局于2022年12月19日决定立案侦查。

长江水利委员会持续做好防汛关键期工作

以乡村文化为纽带和桥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能促进乡村文化与农业、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将文化存量转变为经济增量。这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各地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立足当地乡村文化资源禀赋,通过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乡村文化的功能拓展与价值创新等,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